医改“南山模式”: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医疗集团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形式
是我国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之一
是解决医疗服务碎片化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能
增加群众就医和健康服务获得感的
有意义的实践尝试
南山区医疗集团首创“1+C+N”医疗集团整合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将辖区公立社康中心统一划归医疗集团总部,将“1”区医疗集团总部、“C”区属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N”辖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集团体系,以“建高地,强基层”为方向,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通过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社康中心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通过实施集约化管理,实现社康中心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同质化;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促进医院发展……医联体“南山模式”有效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水平,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4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和深圳市财政局联合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级绩考核效评价结果,南山区以综合得分56.96分的成绩喜获全市第二名,与第一名仅有0.05分的微弱差距。用三年时间,从“全市倒数第三”逆袭为“榜眼”,南山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有成效的城市医联体新路径。
创新导向
从医联体1.0模式到医疗集团2.0模式
南山区区域学科联盟专家在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
南山医改通过持续探索创新实现持续改进,使综合医改不断走深走实。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的快速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山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此,南山区加大投入,医疗资源高速扩容:从1990年到2019年,南山区医疗机构从7家增加到580家,床位数从113张扩展到6424张,卫生技术人员数从347人增加到14359人,大批医疗机构从基层小医院转变为现代化大医院。
医院规模扩充和等级提升的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下降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缺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原先的基层力量被高等级医院削弱,基层机构被架空;医院发展更重视医疗服务,对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不高,没有动力。
针对问题,南山区走出了医联体改革的第一步:成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交由公立医院托管,即财政出钱,医院建设,成立医院和社康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填补了南山区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空白。举办医院不同,各社康中心发展的同质化和均衡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南山区又创新地迈出了医联体改革的第二步:将全区区属社康中心由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实施集约化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成立南山区医疗集团,以医疗集团模式构建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这种升级版的医疗集团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南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提质提效。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内设了7大管理机构来整合协调辖区医疗资源。
其中社康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全区公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建设和学科建设;
综合发展部主要负责资源整合和集团总部日常事务;
品质提升部主要统筹负责全区医改推进,建设区域学科联盟、统筹全区学科建设、协调医院差异性发展,负责对外合作联系与国际交流等;
资产运营部主要负责统筹全区财务预决算、会计核算、资产监管等工作,包括向各成员单位任命派驻会计师;
支持保障部主要负责药品、物资、耗材、设备和固定资产等项目的招标采购;
智慧健康部主要负责区医学信息中心建设以及集团内组成单位互联互通和信息化工作;
纪检监察部主要负责协助区医疗集团总部党委及上级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成区医疗集团总部党委决策布置的重大活动督导等事项。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协调集团各成员单位、对接社康中心的发展。
通过南山区医疗集团改革,区域内的医疗体系更加明晰,形成医院-社康中心两级管理架构,通过集团总部,一方面协调医院“建高地”,明确集团成员单位定位,实行差异发展: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建设成南山区域医学中心;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建设成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建设成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负责承担辖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指导、督导工作,分工明确,各有所重。
另一方面,整合社康“强基层”:政府对社康的管理和补贴更直接到位,对区域内的社康中心实行人、财、物集约化统一管理,推动了社康服务的均等化。区域内医疗机构协作更密切,在区卫生工委、区卫生健康局直接领导下,建立健全医疗集团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有序、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
提质增效
集约化统一管理为社康赋能
首席专家门诊日,南山区区域学科联盟儿科专家在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西丽社康中心为居民看诊。
医疗集团建设是提升基层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南山区将社康中心管理权限统一到医疗集团总部,统筹构建“强基层”的社康中心,不仅协调医院,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且对区域内的社康中心实施集约化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核心。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推行标准建设,实现全区社康机构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薪酬标准化、标识标准化、装备标准化,持续提升健康服务质量。
集约化的社康管理模式和统一的服务形象建设,使各社康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质量标准,初步形成了集团连锁化社康服务品牌,切实增强了社康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社康中心“缺医少药”的局面得以扭转。在全国首创“三个一百”工程:建立100余个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培养100余名首席全科医师和100余名首席全科护士,基层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人数较改革前增长了70.45%,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人数比改革前增长了11.18%和28.57%。通过实施“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促进医院专家到社康坐诊看病;通过收录集团所有成员单位药品目录,社康中心药品由原来的460种增至2000余种,居民在社康中心能享受到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和更优惠的药品供给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任务。南山区医疗集团构建了“总部统筹-区域质控-社康落实”的公共卫生新工作管理模式,优化健康管理模式。
如,疾控专家、慢病专家到社康驻点工作,将社区预防保健和慢性病干预落到实处;出台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标准20条,将家庭医生服务做细。为社康中心患者提供中药饮片处方调剂、配送等延伸服务,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区域社康配置转岗加注的精神科医生,过半社康全科医生参加了精神科医生转岗加注培训;推进医校融合,探索由医疗集团总部统一派驻管理校医,构建校医-社康-医院快速响应机制。
“一盘棋”布局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南山医改的一大特点。南山区医疗集团搭建了区域医学信息中心等区域共享中心,打破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开展长处方、延伸处方等服务,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约配置,精简工作人员,规范服务程序,提升社康的服务能力和使用效能。
改革后,社康中心平稳快速发展,从就医环境、硬件设备,到服务态度、技术水平,都实现了明显提升,健康服务工作显著增强,基层首诊率大大提升,服务人次、业务收入均同比明显增长,居民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分级诊疗
构建医院-社康协同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南山区医学信息中心,逐步实现医院-社康中心-公卫机构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如何打通双向转诊的通道?如何切实把居民健康管起来?这些都是摆在基层卫生发展中的难题。这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改革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更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南山医改的亮点不仅在于覆盖的大医院多、一揽子推进的配套措施多,更在于这是搭建了医院—社康中心协同服务体系的综合性改革,形成“基层守门-医院治疗-基层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说,南山此轮医改直取阻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病灶”的七寸,充分显示了新医改的智慧。
将各社康中心定位为“基层”,各组成医院定位为“高地”,集团总部成为连接基层与高地的“彩虹”,科学规划和布局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引导公立医院主动下沉资源与社康中心分工协作机制。
南山区医疗集团在全国首创“区域学科联盟”,根据集团各组成医院的学科优势和差异性发展的规划,在全区建设包括“三名工程”、省、市重点学科在内的30个区域学科联盟。实现“六个统一”:区域统一学科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技术支持、统一社区首诊、统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为居民提供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康根据辖区疾病谱,选择区域学科联盟进行配对,也就是说,政府出资支持医院专科和社康全科联合,重建医院与社康的纽带。医院与社康之间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促进“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专家到社康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同时,社康医务人员可以获得跟随专家看诊学习的机会,实现“上下联动”。这个创新改革,纵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横向盘活优势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学科水平。
南山区医疗集团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以制度引导和落实分级诊疗。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南山区医疗集团不断完善和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明确各成员医疗机构以及社康机构的双向转诊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理顺服务流程,完善转诊信息系统,将社康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中。社康家庭医生与学科联盟、首席专家紧密合作,社康对上转病人实行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团队)负责制。
南山医改逐步建立起符合南山实际的新型城市分级诊疗制度。社康和医院建立了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双向转诊转出人次增长率达到51.2%。
集团战疫
南山模式获国务院督导组肯定
南山区辖区居民术后由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建立家庭病床,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其查床换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是对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南山医改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利用集团化运作优势,立体式布局疫情防控。在人员和物资统一调配、核酸采样能力、医防融合优势等方面展现了医疗集团整合后强大的战斗力,为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编织强大的“保障网”,获国务院督导组肯定,抗疫经验被央视等媒体报道。
在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牵头下,集团成员单位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在全市率先建立发热门诊诊疗中心,建立南山区“小汤山”,为患者安全就诊和疾病筛查筑就了牢固的“防火墙”;
✔在全市率先启动居家隔离人员100%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尽早筛查出潜在的感染者,减少社区传播风险;在全市率先开设了独立的“复工复产门诊”,就诊人员从进入医院起就走独立通道,与普通门诊区域隔开,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全市率先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集》,推进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
✔科技战疫,启用人工智能“觅决系统”实时监控,建立从口岸、高速公路到家门口的“防疫线”,大大地提升了管控效率及精准防控效能;
✔高效处置,完成“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6222名旅客处置与148名人员的酒店隔离医学观察;
✔全面实施联防联控五查机制,集团下属80多家社康中心的1300多名医护人员,承担了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社会/社康/上门等各类核酸采样、新冠疫苗接种、医学观察点酒店管理、阳性病例/密切接触者等特殊人员转运、社区三位一体防控排查、居家隔离追踪、管控区医疗保障、健康卫生副校长等工作,为疫情防控的“五早”发挥重要作用。
先行示范
南山医改继续跑出加速度
中医药健康管理是国家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图为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下属社康中心的中医师正在为婴儿做小儿推拿。
深圳南山医疗集团改革模式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深圳市、南山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全程追踪研究。被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刊发,并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收录;2020年10月,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推荐,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作经验介绍;作为广东省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典型案例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受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基层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班”、国际全科医学高端论坛、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中国县域医共体大会等全国大会上分享经验;得到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等20余家媒体广泛深度报道。2021年,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承揽的七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均获满分。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在区卫生工委、区卫健局的领导下继续创新思路,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居民健康需求侧适应性改革,进一步发挥区域学科联盟、医防融合、医教融合、医养融合等改革举措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南山样板”。
来源 | 深圳特区报
责编 | 卢东勃 审核 | 王婷婷
往期精彩推荐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